Search


在歐洲旅行時,時常會逛他們的市場,除了乾淨明亮外,招牌的設計也往往都令人眼睛一亮。
  • Share this:


在歐洲旅行時,時常會逛他們的市場,除了乾淨明亮外,招牌的設計也往往都令人眼睛一亮。

反之每次在台北逛傳統市場時,總有種明明內容不輸人,但就是缺乏好的設計。因應世界設計之都,從招牌開始改變,希望整個城市的市容,開始真正的改變。

//設計-大直市場//

「如果蠻力起不了作用,表示你的力道還不夠大。」-從搖籃到搖籃。

在擔任市議員助理期間,正值郝市長任內,碰巧現在留下來的這些重大建設問題,諸如大巨蛋、小巨蛋、街道家具等等可都有碰到,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怎麼換手都起不來的建成圓環。

這些問題案子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蠻力」。

以歷史脈絡來說,建成圓環的形成是來自於當年寧夏夜市的延伸、酒家客的需求,然後形成聚落,情形也和當年龍山商場一致,台語有個很傳神的名詞叫做「結市」。

然而對執政者來說那是醜陋的、骯髒的、汙穢的,必須糾正的,可是他們鄙視在地,他們希望砍掉重練,他們可能沒看過「An Economist Gets Lunch」(中譯:中午吃什麼)這本書,裡頭關於美食很傳神的寫著:

「關於食物,我們學到重要的一堂課是,最可預料和最井然有序的結果,永遠不是最好的,他們只是更容易描述而已;食物的世界是一個美味而雜亂無章的殿堂,充滿著五花八門的風味。」

這正是為什麼龍山商場那用鐵湯匙滴畫著醬油膏在一盤鋪著薑絲的嘴邊肉、建成圓環那些滷肉飯和肉羹,會永久的存在那個時代的記憶裡頭。

他們不懂,因為他們大概也不吃,所以才會想到在設計書裡頭白紙黑字寫著的這種荒謬設計:

「建成圓環半螺旋的設計,是為了要讓客人能夠散步走到頂樓,摘取種植的香草之後,再走下來拿給商家料理。」

...是要在麻油雞裡面加上羅勒還是百里香?又或者是滷肉飯上面灑上薄荷?

凡事都需要設計,可是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且設計不能遠離在地。

像最近總算很開心的看到台北設計之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做一些參展用的書籍、曲高和寡的標示,而是真正的例如到處可見的變電箱以好看的單色覆蓋,又或者像是大直市場的攤商標示重新設計。

豬鼻子獸肉號、圓呼呼的滴雞精,不但讓人會心一笑,也增加了從來沒有去過市場買菜的年輕人有了契機,吃飯也要知道菜價、沒看過豬走路,也要看過豬肉攤。

最近有了機會也協助市政府評審一些標案,其中關於觀光、旅行、導覽,一翻開往往都是千篇一律的主流媒體灑廣告、找部落客、大稻埕迪化街、象山...而其中的店家幾乎大同小異,名者更名,點景如一,少有創新驚艷之舉。

可其實我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設計,例如最近知名慈聖宮廣場小吃,若添購了統一的印有設計感標示的瓷碗,又或者不要再用美耐皿,甚至不同商圈改以不同顏色,甚至連動捷運視覺的同色系規劃,一目了然,繽紛在遊客手裡,不是很棒嗎?

<2016台北世界設計之都|設計之都設計傳統市場>
http://tinyurl.com/jzjvweo

#怎麼一寫就寫了這麼多啊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一個人的恣意妄為.小眾文化的探索與冒險 ── 飲食|書店|音樂|電影|街頭|山海|閱讀|紀錄 書寫即抵抗、思辨即存在。而我像個瞎子摸著象,刻著這城市的形狀
View all posts